在幼兒教育領域,勞動教育是滋養童心的潤土,亦是傳承文化的橋梁。洪澤區各幼兒園深耕本土資源,將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一園一品”的特色模式,讓幼兒在實踐中感受勞動之美、文化之韻。
實驗幼兒園
構建“美勞共生”課程體系
實驗幼兒園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打造“美勞創意小天地”項目化課程,涵蓋農藝、布衣、草藝、紙藝、泥藝五大領域。課程以班本項目為載體,如通過“古法造紙”“草木扎染”等活動,讓幼兒在揉泥、編草、裁布的過程中,既掌握搓、捏、剪等精細動作,又理解“汗滴禾下土”的勞動內涵。園內創設“一畝三分地”種植區,幼兒參與播種、澆水、收割,在四季更替中感知自然節律,實現“以勞育美、以美潤心”的教育閉環。
大湖娃幼兒園
傳統工藝激活勞動潛能
大湖娃幼兒園將非遺技藝轉化為勞動教育資源,在中大班開設絨花制作、剪紙、陶泥、中醫館等體驗區。幼兒通過“絨花簪制作”學習纏絨、配色技巧,在“小小中醫館”模擬抓藥、問診,認知艾草、陳皮等藥材。特色活動“非遺小傳人”中,幼兒合作完成大型編織作品《洪澤湖漁歌》,在穿針引線間提升專注力與協作能力,同時感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匠人精神。
洪澤湖幼兒園
分層體驗非遺勞動魅力
洪澤湖幼兒園以“非遺小匠”為主題,按年齡設計階梯式勞動項目:小班幼兒通過“敲染樹葉”“蠟染方巾”感受色彩魔法;中班開展“木工小凳”“扎染圍裙”等協作項目,學習使用木工錘、染缸等工具;大班挑戰“刺繡香囊”“端午粽藝”,在穿針引線、粽葉折疊中傳承民俗技藝。園內特設“麥田實驗室”,幼兒參與收割、脫粒、磨面全過程,通過“一粒麥子的旅行”理解糧食來之不易,將“光盤行動”內化為自覺意識。
高良澗幼兒園
游戲化勞動浸潤成長
高良澗幼兒園秉持“勞動即游戲”理念,打造“室內外聯動”課程。室內開設“藍印工坊”,幼兒用靛藍染料創作《青花瓷紋樣》布藝;戶外設置“泥巴王國”,幼兒用黏土搭建城堡、燒制陶罐。食育課程結合四季時令,春季制作艾草青團、夏季研磨綠豆冰沙,幼兒在灶臺前切菜、在石磨旁磨豆漿,同步學習“食不言、寢不語”的餐桌禮儀。特色活動“圍爐煮茶”中,幼兒輪流擔任“茶藝師”,在溫杯、投茶、奉茶的流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儀式感。
機關幼兒園
生活場景滲透勞動教育
機關幼兒園將勞動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細節:入園時自主簽到、整理書包,午餐時自助取餐、清潔餐桌,離園前收納玩具、檢查衣物。環境創設上,利用廢舊輪胎制作花盆、樹枝搭建攀爬架,傳遞“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園本課程《勞動小管家》通過“跳蚤市場”模擬交易、“廟會小老板”角色扮演,培養幼兒理財與服務意識;校外邀請民間藝人開展“打棉花”“制糖人”體驗,讓幼兒在捶打、拉扯糖稀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手工業的智慧。
天鵝湖幼兒園
全齡段進階勞動培養
天鵝湖幼兒園構建“三級成長階梯”:小班“萌力勞動”通過穿衣比賽、整理玩具等活動,以“勞動集章卡”激發興趣;中班“值日生輪崗制”讓幼兒擔任“圖書管理員”“植物養護員”,在管理班級事務中建立責任意識;大班“勞動日”開展“校園環境改造計劃”,幼兒自主設計宣傳海報、規劃清掃路線,并通過“大帶小”幫助弟妹學習疊被子、系鞋帶,實現從“自我服務到“服務他人”的價值升華。
洪澤區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實踐,既是對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亦是對“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生動詮釋。這些充滿溫度的教育場景,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學會感恩、懂得擔當,為未來成長埋下“勞動創造幸福”的精神種子。期待這些“小勞動者”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雙重滋養下,成長為有根、有魂、有力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