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月23日,永定社區開展“舌尖上的小滿”節氣食育課堂,16組親子家庭共赴一場“知節氣、習民俗、樂勞作”的沉浸式體驗之旅,在美食制作與文化浸潤中感受傳統節氣的獨特魅力。
節氣解碼:探尋小滿文化內涵
為什么小滿“不滿”?小滿節氣有哪些習俗呢?社工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解,帶領大家穿越時空,探尋小滿節氣的文化密碼。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物至于此小得盈滿”的釋義,到“祭車神”、“吃苦菜”等傳統習俗的由來,再到“小滿大滿江河滿”的農諺解讀,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探尋節氣背后的農耕智慧與自然哲學。“原來小滿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種‘將滿未滿’的人生智慧!”家長們感嘆道。
詩韻小滿:品味節氣文化之美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隨著孩子們清亮的誦讀聲,歐陽修筆下的小滿畫卷徐徐展開:皎潔的月光喚醒了夜空,壟頭的麥穗在晚風中輕輕搖曳。詩人將初夏的靈動與豐盈描繪得淋漓盡致。“子規聲里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元淮的《小滿》則帶來另一番意境。領讀人輕聲吟誦,細雨迷蒙中,杜鵑啼鳴若隱若現;濕潤的空氣浸透紗帳,水邊的黃梅已近成熟,鄰里蠶事正忙,麥收時節將至。這些穿越時空的詩句,不僅上孩子感受到了自然與文化的交融,更是體會到了節氣文化蘊含的生活智慧。
創意食育:親子共制"麥香"披薩
在披薩DIY環節,孩子們在面點師的指導下,認真地揉面、搟皮、涂醬、撒料。大家創意十足,用玉米粒、青豆在披薩上拼出麥穗圖案,將小滿的農事元素融入美食創作。隨著烤箱定時器"叮"的一聲響起,香氣四溢的披薩新鮮出爐,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當古韻小滿遇上創意披薩,永定社區通過“文化+美食+勞動”的創新形式,用一場色香味俱全的食育課堂,讓傳統文化可觸可感。這不僅是舌尖上的節氣之旅,更是一次攜手共育的美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