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開區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努力打造“勞動+培德”“勞動+增智”“勞動+強體”“勞動+育美”的融合教育模式,力求實現勞動教育與其他各育的深度融合,豐富“五育”內涵。
勞動+培德:塑造時代新人
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經開區各學校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之中,特別是今年春季以來,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凈美校園”行動,推進校內校外一體靚麗,教師學生一同參與,引導學生靚班級、凈校園、美社區,在充分的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感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這些實踐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更培養了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同時,各學校還注重挖掘勞動中的德育元素,如開展“大國工匠”“尋找最美勞動者”等主題勞動教育課,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觀,為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勞動+增智:激發創新思維
勞動不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智慧的創造。各學校鼓勵學生在勞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新的勞動方法和技巧。
為將日常勞動教育形象化、可觀化,各學校已100%全面開辟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引導學生依托四時節氣,運用科學、生物、地理、歷史知識種植時新蔬果、育苗施肥,體驗學以致用的喜悅。另外,充分挖掘社會勞動教育資源,與社區農場、區域企業聯合開展勞動課程實踐,充分利用區域勞動教育資源優勢,積極推出種植實驗、農業科技、生態節水等多種多樣的特色勞動課程,真正實現學生動手和動腦、體力和腦力、實踐和成長的完美結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勞動+強體:鍛造健康體魄
勞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增強意志品質。各學校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等,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投身社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年來,各學校組織學生到社區、鄉村開展校外義務植樹活動,讓學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時鍛煉健康的體魄,磨煉堅強的意志,培養無私奉獻的精神。
勞動+育美:培養審美情趣
勞動本身蘊含著美。各學校依托各自實際,發揮本校教師、家長特長,充分將勞動與非遺技藝相結合,開設出絨花、剪紙、拉面制作、掐絲琺瑯、版畫印刻、香囊制作等特色勞動社團,各學校特色勞動社團開設率已達100%,同時以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專題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知文化、傳承非遺。同時,各學校還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勞動中美的元素和價值,如勞動者的姿態美、勞動成果的形態美等,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
勞動教育作為“五育”中的重要一環,是打通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之間學科邊界的重要媒介。經開區各學校將繼續深耕勞動教育,依托勞動教育讓“五育”之間產生自覺、自然、自洽的有機聯系,不斷促進學生的品德培養、智慧增長、體質增強和審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