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五一勞動節期間,瀾滄縣各中小學及幼兒園立足勞動育人理念,圍繞“勞動創造幸福”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知識普及、校內勞動、家庭實踐等多維度路徑,全面提升學生勞動素養。
理論潤心,讓勞動理念入腦更入心。各學校把課堂當陣地、把故事當教材,以理論引領厚植勞動情懷。瀾滄縣第三民族中學以“七彩勞動·匠心育人”為主題,借助視頻講述農民、醫生、教師的平凡故事,引導學生體悟“偉大出自平凡,勞動最為光榮”;南嶺鄉中學組織“我家的勞動故事”分享活動,孩子們講述父母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的辛勤工作,課堂里流淌著溫情與敬意;竹塘鄉中心小學推出“學勞模·樹榜樣”主題黑板報,學生用一幅幅圖文和一段段真情講述,將榜樣力量轉化為奮進動力。
實踐賦能,讓雙手成為最好的課堂。從校園到社區,從菜園到果林,瀾滄縣的孩子們在“做中學、學中做”中錘煉技能、磨礪意志。瀾滄縣第二中學學生走進勞動基地,親手種菜、掃街、清潔廁所,在臟與累中感悟勞動尊嚴;第三民族中學的果園和茶園課程火熱展開,學生們采摘茶葉、體驗炒茶工藝,從“鮮葉到成茶”的全過程中,讀懂匠心傳承的深意;東回鎮中心小學開展“美化校園我先行”活動,校長帶頭、師生協作,扛鋤頭、抬樹苗,大家一起打造綠色家園,勞動的汗水也匯聚成團隊的力量。
特色拓展,讓勞動教育“動”起來“活”起來。各校立足學段差異,因材施教、精準滴灌,讓勞動真正融入生活、服務成長。特殊教育學校圍繞“洗滌篇”“美食篇”開展實踐課,學生學會清洗衣物、制作簡餐,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開心農場”則成為孩子們心靈療愈的樂園;幼兒園小朋友在“我是小小勞動者”活動中,用畫筆描繪快遞員、醫生、清潔工的形象,擺放餐具、疊被子等“小任務”中培育“大責任”;金朗中學、拉巴鄉中心小學等發起“家庭勞動小能手”行動,學生在家幫做家務、下地勞動,家長紛紛點贊:“孩子更懂得感恩、更有責任感了。”
從一節節特色班會到一項項親身實踐,從學校走向家庭,從理論走向生活,瀾滄縣正構建起“分層分類、協同推進、全面覆蓋”的勞動教育體系。勞動,不再只是一次體驗、一節課程,而成為培養責任感、樹立正確價值觀、打通家校育人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