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有關大學、中福會,各委直屬單位,各市級醫療機構,有關學會、協會:
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和健康上海行動,根據《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關于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增加健康科普優質資源供給的實施意見》《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關于加強互聯網健康科普規范管理擴大優質健康科普內容供給(試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持續推進本市健康科普能力建設,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擴大優質健康科普內容供給,提升健康科普覆蓋面和影響力,提高市民健康意識和素養水平,市衛生健康委決定組織開展2025年度健康科普專項計劃申報工作。請各單位、各部門高度重視,認真按照《2025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申報指南》(見附件)要求組織申報。
附件:2025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申報指南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5年4月30日
附件
2025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
申報指南
一、項目類別
(一)健康科普專項
1.項目選題
(1)重點項目
聚焦全民健康促進領域,涵蓋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養、防控重大重點疾病、婦幼及青少年健康、老年健康、職業人群健康以及其他有關主題等六類主題。其中重點針對體重管理、心理健康、健康睡眠、兒科等領域開展,探索面向特定人群、特定場景的精準科普。
(2)定向項目(生育友好科普專項)
限定以下內容:普及優生優育知識,倡導科學健康的孕育理念,生殖健康影響因素和健康促進,生育力的影響因素和保護,生殖系統疾病防治,輔助生殖技術,人口早期發展及科學育兒,青少年生殖健康,傳統醫學中的生殖健康和生育力保護等。
每個項目限選一類主題進行申報。
2.圍繞選定主題,開發一套科學、系統、實用的健康科普資源包,并積極推廣應用。
3.經費資助:由財政定額資助35項(包含生育友好科普專項5項),每項資助10萬元(所在單位需1:1匹配資助);另設若干“立項無資助項目”,經費由申報單位內部統籌解決。
(二)社區健康科普專項
1.策劃并實施覆蓋預防、診療、康復與疾病自我管理全過程的社區健康科普活動。
2.開展以線下途徑為主的社區健康科普推廣,創新線下科普的應用場景、展現形式和傳播方式。
3.經費資助:由財政定額資助20項,每項資助3萬元(所在單位需1:1匹配資助);另設若干“立項無資助項目”,經費由申報單位內部統籌解決。
(三)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
1.示范引領
(1)項目負責人領銜,充分發揮其在健康科普中的示范引領與帶動作用,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培育本單位、本專業、本地區具備科普專長與創新活力的健康科普專業團隊。
(2)深化科普方法與技術路線的研發,力求在形式、渠道及內容上實現創新突破,制定相關領域健康科普指南、標準和規范,推動專業領域健康科普整體發展。
(3)經費資助:由財政定額資助10項,每項資助15萬元(所在單位需1:1匹配資助);另設若干“立項無資助項目”,經費由申報單位內部統籌解決。
2.青年創新
(1)依托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及實踐技能,結合國內外學科發展動態和新技術成果,激發科普創新思維和能力。
(2)策劃開展具有創新價值的健康科普活動,開展高質量的科普選題設計、規劃及內容開發,鼓勵使用大語言模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專業領域持續輸出創新科普內容。
(3)經費資助:由財政定額資助20項,每項資助8萬元(所在單位需1:1匹配資助);另設若干“立項無資助項目”,經費由申報單位內部統籌解決。
二、項目要求
(一)總體要求
1.項目成果產出,須納入上海市健康科普資源庫,上海市健康科普資源庫享有使用權。(項目成果產出要求見附1)
2.須依托項目開展線下授課,授課信息發布與聽眾打卡,通過市衛生健康委指定的科普活動發布平臺操作(平臺具體操作要求另行通知)。
(二)具體要求
1.健康科普專項
圍繞選定主題,開發、創作一套完整的健康科普主題資源包,內容主要包括系列科普材料、“健康便簽”、健康詞條和主題課程四部分,具體如下:
(1)系列科普材料
圍繞項目選題,開發系列科普材料不少于30篇。科普材料體裁不限,題目自擬,每篇要求選題切口小,聚焦1個公眾關切的具體健康問題,字數在1000字左右,鼓勵使用圖片(信息圖、漫畫、一圖讀懂等)及視頻演示說明,內容兼顧知識和實操技能普及。每篇科普材料獨立成篇,但彼此相互關聯,由淺入深、設置分級(從入門級核心閱讀到中高級延伸閱讀),共同構成完整的專題科普知識體系。制作完成時長3分鐘的微視頻3部并開展線上推廣。項目周期內閱讀量、點擊量總數不低于25萬人次。
(2)短科普資料:“健康便簽”
圍繞項目選題,從健康影響因素、疾病、人群或健康謠言糾正等角度出發,開發一套結構完整的數字化“健康便簽”卡片組。把簡明化、實用性的“健康便簽”作為健康科普知識的形式與載體,將專業的醫學和健康知識轉化為場景化、可操作的健康管理與行為指導建議,解決傳統健康科普中存在的“知行脫節”問題。卡片組須包含不少于40張“健康便簽”,每張“健康便簽”字數不超過400字。
(3)健康詞條
圍繞項目選題,搭建一套結構完整的健康詞條框架,并按照撰寫體例,撰寫相關健康詞條。整套詞條不少于10條,每條詞條字數不少于800字。
以上具體撰寫要求見附2。
(4)一套主題課程
課程包含標準化主題課件和配套講義。課程課件的時長不少于5個課時,每課時的時長不低于20分鐘。
(5)推廣應用
圍繞項目選題,使用專項開發的主題課程,深入基層社區(居住社區和功能社區)開展線下授課不少于10次,每次時長不低于60分鐘,線下聽眾數量合計不低于500人。
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作,圍繞相關主題,針對目標人群開展健康促進與科普宣傳活動,宣傳報道的媒體數量不少于5家。
2.社區健康科普專項
圍繞某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或重大公共健康問題,策劃并實施社區健康科普專項,須覆蓋預防、診療、康復與疾病自我管理全過程,并完成以下任務:
(1)建立可持續的社區健康教育服務模式
圍繞專項主題,與街鎮政府建立合作機制,依托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與轄區內的托育機構、幼兒園、學校、企事業單位等重點場所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工作。根據目標人群的具體需求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健康促進計劃,確定健康科普的重點領域和目標。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體醫務人員健康科普的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對轄區內全體居委衛生干部開展專項培訓。綜合利用居民健康檔案,通過新媒體、新形式提供精準、個性化的健康促進行為干預。
(2)提供優質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服務
依據《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做實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服務,充分利用社區健康教育宣傳欄、電子屏和新媒體平臺,傳播相關主題的健康教育資料。提供常態化的線下公眾健康咨詢、健康知識講座等服務,每個村居委于項目周期開展不少于4次健康講座和咨詢。
(3)建設專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組
采用同伴健康教育方法,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轄服務區域內指導建設專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每個村居委有至少一個處于活躍狀態的健康自管小組,每個街鎮有至少兩個處于活躍狀態的市級示范健康自管小組。每個小組人數為15~20人。小組活動要有明確的專病主題,活動內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與管理。小組日常活動每年不少于12次。鼓勵結合本項目開展市民健康自我管理A級小組建設與申報。
3.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
(1)以項目負責人為核心,在專長學科領域,協調各種技術和專家資源,規劃開展具有示范引領意義或創新價值的健康科普或健康促進公益項目。
(2)主持牽頭以公眾健康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健康意識與素養為目標,高質量的科普選題設計、規劃和內容開發,增加優質健康科普知識供給。項目成果產出需貼近市民關心關注的熱點、痛點健康問題,同時對專業(學科)領域建設和健康科普事業發展具有影響和帶動力,能夠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3)開展健康科普能力建設,加強健康科普人才梯隊建設,帶動更多醫務人員投身市民健康促進活動,助力健康上海行動和健康城市建設。
(4)強化優質科普成果的推廣應用,確保優質科普服務資源下沉基層社區。兼顧線上線下渠道,開展健康科普與傳播,重點圍繞項目選題,組織科普團隊,深入基層社區(居住社區和功能社區)開展常態化的線下健康公益講座與咨詢,項目周期內,每區不少于1次,每次時長不低于60分鐘。
三、項目周期
1.健康科普專項、社區健康科普專項:項目周期1年,自立項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并通過驗收。
2.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項目周期為2年,自立項之日起兩年內完成并通過驗收。
四、申報要求
除滿足前述相應條件外,還須遵循以下要求:
(一)各推薦單位擇優選拔推薦
具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包括:各區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有關大學、中福會,市衛生健康委各直屬單位,各市級醫療機構,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相關市級學會、協會,各新聞媒體等。區級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所在區衛健委推薦,民營醫療機構可通過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推薦。
(二)項目實行限額申報
1.健康科普專項:市級單位、各區衛生健康委限推薦3項(重點項目限2項,生育友好專項限1項),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可推薦6項(重點項目限4項,生育友好專項限2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參與健康科普專項(含生育友好科普專項)推薦。
2.社區健康科普專項:項目負責人的人事關系所在單位限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限各區衛健委推薦,各區衛生健康委限推薦3項,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可推薦6項。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區級醫院申報。
3.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市級單位、各區衛生健康委限推薦示范引領和青年創新各1人,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可各推薦2人。項目負責人須由人事關系所在單位進行推薦。
示范引領:項目負責人須為196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有特殊貢獻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青年創新:項目負責人須為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三)其他事項
1.項目內容已經獲得財政資金支持的,不得重復申報。
2.已作為項目負責人在過去5年內完成市衛生健康委健康科普類項目2項及以上或尚未結項者,或已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過同一類別的科普專項,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
3.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推薦單位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負責,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
4.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市財政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五、申報流程
項目采用線上申報方式,具有推薦資格的單位,統一通過“上海市健康科普項目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將項目推薦給市衛生健康委。如在平臺中已有賬號,無需重復申請。如無賬號,推薦單位在5月9日(星期五)前填報推薦單位賬號需求情況登記表(掃描下方二維碼),主辦方將在2個工作日內通過電子郵箱反饋推薦單位管理員賬號和密碼。推薦單位管理員賬號請落實專人專管。
圖片1.jpg
各項目申報單位的申報人賬號及密碼由所屬推薦單位管理員創建,推薦單位應當對申報人的申請資格負責。如需Word版申報書模板,可登錄平臺“通知公告”欄自行下載。申報人登錄平臺后,規范填寫申報書內容,經推薦單位審核蓋章后在線提交。推薦單位應確保系統申報書與蓋章版申報書內容一致,申報單位及申報人應確保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
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截止時間(含推薦單位網上審核提交)為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16:00。
六、立項公示
市衛生健康委將組織專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評審,擇優入選,擬立項項目清單將向社會公示。
附件:1.項目成果產出要求
2.科普材料撰寫要求
附件1
項目成果產出要求
1.須與申報專項的主題相關。
2.保證原創,原創內容占比不低于60%。
3.堅持科學、客觀、實用、通俗、結構化、規避風險原則。
4.須標明項目管理方指定logo、項目名稱和編號等信息。
5.須標注作者和審核者姓名、單位、職稱等信息,審核者具備副高級及以上職稱。
6.不得出現商業性廣告內容,如公司LOGO、網站鏈接、二維碼等。
7.圖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格式為JPG/PNG,需標注授權使用的圖片來源或聲明原創。
附件2
科普材料撰寫要求
一、系列科普材料撰寫要求
1.每篇須標注關鍵詞、適用人群、分級(分為入門核心閱讀、中高級延伸閱讀)。
2.文章中的醫學觀點和數據等建議引用參考文獻,并列在文章末尾,按序排列。
3.力求視角獨特,形式新穎,內容科學嚴謹、深入淺出,注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相結合。
4.科普語言風格輕松活潑、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建議多分段、多用短句,避免內容冗長、枯燥說教。可多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能令讀者產生思想上的觸動、行為上的改變或分享的沖動。
二、“健康便簽”撰寫體例要求
1.問題部分(必備):問題設置切口要小,表述簡明、扼要、具體,采用公眾或患者視角,聚焦某一個具體的行為或健康問題,避免使用“常見”“基礎”等泛化表述。
2.背景部分(可選):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說明該健康問題的流行病學數據(如:我國居民日均攝鹽量達10.5g,超WHO標準2.1倍)及其健康危害(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37%),用簡短文字闡釋與公眾日常行為的關聯性。
3.問題分析(必備):需深入剖析目標人群在健康行為中的具體困境,包含錯誤行為表現、認知誤區根源以及健康行為難以持續的障礙或原因等,須基于實證研究數據明確問題形成邏輯鏈條。
4.健康行為對策(可選):應聚焦行為改變和自我健康管理,避免泛泛而談的醫學知識科普,必須提供切實可行的行為改變或改善策略建議。
5.測試題(必備):每張健康便簽必須包含一道測試題,用于評估反饋用戶對便簽內容的理解與否。題型可為單選題、多選題或判斷題,附答案。
6.配圖(必備):每張健康便簽需包含一張與內容相關的配圖,圖文結合以增強讀者對內容與核心信息的理解。
“健康便簽”參考范例樣章下載鏈接如下:
https://pan.baidu.com/s/1iaORCNHV2sD9v4eg-xWlRg?pwd=0208
提取碼:0208
三、健康詞條撰寫體例要求
(一)健康生活類
1.標題:詞條標題應簡明扼要地概括詞條的內容,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定義:詞條定義是對詞條內容的簡要說明,介紹詞條的主題和重點。它應該能夠概括詞條的核心內容,使讀者能夠迅速了解詞條的基本信息。
3.基本知識:健康詞條包括對所涉及概念、術語的準確定義和解釋,使讀者能夠清楚地理解相關內容。
4.應用領域:介紹該詞條的應用場景。
5.注意事項:介紹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風險的部分。
6.常見誤區和謠言:為重點項,針對市面上常見的認知誤區和謠言作解釋,避免錯誤的內容導致負面后果和影響。
7.參考文獻:避免引用未經驗證的或不明確來源的信息,請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如醫學教科書、學術期刊、權威醫療機構發布的指南和政府健康機構發布的官方信息等,用以支持所述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二)臨床公衛類
1.標題:該詞條所涉及的疾病/操作方法。
2.定義+分類:該詞條的定義、所屬專科。
3.病因+發病機制+表現:簡單介紹該疾病的病因機制等。
4.應對措施:為重點項,介紹針對該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幫助讀者了解如何預防和處理該問題。并針對該問題的注意事項和建議,如飲食注意、生活習慣改變、預防措施等,幫助讀者更好地預防和管理該問題。
5.預防+注意事項:為重點項,介紹預防方法和執行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側重在“預防規避”。
6.參考文獻:避免引用未經驗證的或不明確來源的信息,請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如醫學教科書、學術期刊、權威醫療機構發布的指南和政府健康機構發布的官方信息等,用以支持所述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