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康巴什區六所小學勞動教育骨干教師齊聚康巴什區第一小學(北校區),開展“勞動素養基線診斷行動”專題教研。此次活動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通過跨校聯合教研形式,系統探索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策略與評價體系,為構建區域勞動教育新樣態提供實踐支撐。
一、課例示范呈精彩,勞動實踐綻光芒
活動開場,康巴什區第一小學(北校區)的肖布和老師與魏佳麗老師帶來了各具特色的課例展示。魏佳麗老師的三年級《筆筒制作》的課堂上亮點頻出:
團隊協作:組織學生分組制作,引導明確分工、相互配合,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多元評價:從實用性、美觀度等多方面評價作品,助力學生全面認識成果,促進能力提升。
創新培養:提供豐富材料,鼓勵自由創作,鍛煉學生動手與創新思維。
環保育人:融入環保理念,巧用廢舊物品,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分層激勵:設置“完成作品”“裝飾美觀”等分層評價標準,激發學生追求卓越。
肖布和老師在一年級《包書皮》的課堂同樣精彩紛呈:
•小組協作共進步:引導學生分組合作,讓孩子們在相互幫助、交流中共同掌握包書皮的技巧,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多元評價激活力:引入趣味評價機制,開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與建議,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創意實踐展個性:融入創意實踐元素,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裝飾書皮,培養初步的勞動意識與創新精神。
兩節展示課分別采用素養導向的項目化學習與生活化情境創設兩種差異化教學樣態,在任務驅動與具身體驗中深度詮釋勞動教育的多維育人價值,為校本化實施勞動課程提供了實踐范式與創新路徑。
二、說課剖析展思路,經驗分享促提升
說課環節,兩位授課老師深入剖析課堂設計思路。肖布和老師精準定位教學目標,依據一年級學生特點,選擇趣味教學法,以游戲、示范等方式,讓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層層遞進。魏佳麗老師同樣因材施教,針對三年級學生,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環節緊密相連。他們扎實的專業素養,讓在場教師對勞動課程設計有了更深入地理解,為后續教學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三、評課交流凝智慧,思維碰撞促成長
評課環節氣氛熱烈,各校教師暢所欲言。大家從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方法運用、學生參與度等維度展開討論。肯定教學亮點,也反思不足,共同探討改進策略。在思想碰撞中,凝聚集體智慧,凸顯教研活動交流互鑒價值,為提升勞動教學質量助力。
四、讀書分享啟新思,理論實踐共交融
讀書分享環節,康巴什區未來學校其格利老師結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案例式解讀》分享閱讀感悟。他將書中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相連,分享如何依據標準創新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為教師們打開新的教學思路,讓閱讀成為推動勞動教育發展的有力引擎。
五、深度研討明方向,共筑評價新體系
本次活動的核心——“勞動素養內涵與診斷標準研討”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
•充分準備,基礎扎實:教師們提前完成大量準備工作,深入研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及康巴什區勞動教育政策文件,梳理關鍵內容;精心收集本校學生在課堂、家庭、社區的勞動實踐案例,從勞動觀念、能力、習慣、精神四個維度進行整理;結合低、中、高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差異,擬定各學段勞動素養培養側重點與分級評價指標草案。這些充分的準備為現場研討奠定了堅實基礎。
•積極參與,思維碰撞:活動現場,教師們圍繞主題各抒己見。有的教師結合研讀政策文件的感悟,分享對勞動素養內涵的理解,提出獨特觀點;有的教師依據收集的典型案例,闡述如何將案例中的表現轉化為可衡量的診斷標準;還有的教師針對初步擬定的分級評價指標草案,與其他教師共同探討指標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在交流中不斷完善內容。
•目標明確,成效顯著:本次研討緊緊圍繞精準界定勞動素養內涵、構建科學診斷標準展開,為校本化勞動素養評價體系建設筑牢根基。通過深入討論,教師們對勞動素養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構建評價標準的方向更加清晰,為后續能夠制定出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總結引領指方向,砥礪前行再出發
活動尾聲,康巴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勞動教研員王智老師進行全面總結。王老師充分肯定活動成果,也精準指出存在問題,并為后續教研工作指明方向,提出可行建議。激勵教師們將所學所思融入日常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此次教研活動雖已落幕,但康巴什區勞動教育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歇。未來,教師們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持續深耕勞動教育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完善評價體系,讓勞動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發揮更大價值,培育出更多具備優秀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