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作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一環,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蕪湖一中緊密結合高中教育的特性,積極探索并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新模式,在勞動與學科融合、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F將我校勞動教育成果總結如下。
一、深化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構建多元育人模式
(一)勞動與語文、歷史學科融合,傳承文化基因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積極開展與傳統手工藝勞動相結合的文化教學活動。學生們親身參與扎染等非遺技藝的實踐過程,通過親手制作,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手工技能,更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完成作品后,學生們將自己的勞動感悟與對傳統文化的探究進行梳理,撰寫成報告。這一過程有效地將動手實踐與文字表達緊密結合,既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促使他們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模擬古代農耕場景,重現鐵犁牛耕、水利灌溉等生產方式。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深入探究歷史發展進程中勞動工具的演變與社會變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親身體驗中感悟歷史的發展脈絡,極大地增強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勞動與數學、物理學科融合,培養科學思維
數學學科巧妙融入勞動實踐中的測量與計算內容。在興樸園勞動種植活動中,學生們運用幾何知識精心規劃種植區域面積,借助統計方法詳細記錄植物生長數據,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分析,不斷優化種植方案。這一過程讓學生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勞動中,切實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物理學科則緊密結合校園教學樓頂的太陽能板安裝、校園凈水設施搭建等項目內容,使學生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深刻理解了能量轉換、力學原理等知識,成功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實際應用,有效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科學思維。
(三)勞動與生物、化學學科融合,探索科學奧秘
生物學科依托勞動實踐基地,深入開展植物種植和繁殖實驗。學生們通過對比不同土壤、光照、水分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仔細研究植物生長規律,并認真撰寫實驗報告,進一步深化了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高中生們更從田間地頭轉向實驗室,開展各種探究實驗,如進行玫瑰、蝴蝶蘭和鐵皮石斛的植物組織培養,探索植物激素對薄荷、玫瑰等插條生根的影響,提取各種植物組織中的有效成分,并進行勞動實踐基地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的分離。
化學學科組織學生參與手工皂制作、蘆薈膠制作、天然染料提取等趣味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直觀地掌握了物質的性質與化學反應原理,培養了濃厚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四)勞動與藝術學科融合,激發創意靈感
美術課程緊密結合勞動實踐開展藝術創作活動。學生們以勞動場景、勞動成果為豐富素材,進行繪畫、攝影等藝術創作,并舉辦“葫蘆彩繪”等主題藝術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充分展現了勞動場景中的美學元素,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
二、深耕勞動實踐基地,打造特色實踐平臺
(一)生態農業種植區:體驗農業魅力
興樸園勞動實踐基地的生態農業種植區占地100多畝,配備現代化智能灌溉系統等設施。學生們在社團種植地塊,開展“農業種植項目”。在項目中,學生運用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養分含量、環境溫度等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平臺調整灌溉時間和施肥量。此外,學校還邀請農業專家現場講解作物生長知識、病蟲害防治技術,學生們在專家指導下,學習嫁接、扦插等育苗技術,累計培育出優質果蔬幼苗
(二)項目式學習活動:深化實踐成果
在勞動實踐基地,我們大力拓展項目式學習活動,圍繞多學科融合與社會實際需求設計多樣化項目。
在“校園生態循環系統構建”項目中,學生們以跨學科團隊形式開展工作。生物組學生負責研究適合校園環境的植物種類及生態鏈搭配,通過實驗分析不同植物間的共生關系;化學組學生利用有機廢棄物制作堆肥,研究肥料成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物理組學生則設計小型水循環裝置,實現雨水收集與灌溉的自動化;美術組學生參與生態景觀設計,打造兼具美觀與實用的校園生態空間。
每個項目完成后,學生們都會進行成果展示與答辯,評委由學科教師、行業專家和學生代表共同組成。通過評選優秀項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此外,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勞動技能競賽,在競賽中鍛煉技能、提升水平。
三、勞動教育成果顯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深入推進勞動與學科融合實踐以及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基地活動,學生們在知識應用、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在各級學科競賽、科技創新大賽中屢獲佳績。同時,學生們的勞動觀念得到了極大轉變,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明顯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真正實現了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
展望未來,我校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勞動教育改革,進一步優化勞動與學科融合模式,不斷豐富勞動實踐基地活動內容,持續提升勞動教育質量,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