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目標:
到2030年,實現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趨勢初步減緩,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
行動主要內容
(一)工作措施。
圍繞行動目標提出2個方面8條主要工作措施。
?在個人和家庭層面,提出要正確認識體重,科學管理體重,掌握體重管理技能。
?在社會和政府層面,提出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倡導,發揮專業技術優勢、規范體重管理服務模式,積極營造良好的體重管理社會支持性環境,倡導健康消費新理念,加強體重監測與效果評估等工作任務。
(二)主要指標。
圍繞行動目標提出2個方面4個指標。
?在個人和社會方面,倡導個人掌握體重管理知識與技能,倡導家庭、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配置體重秤。
?在政府工作方面,要求編制和發布體重管理權威信息,倡導推動體重管理科普宣教進家庭、進社區、進醫療衛生機構、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賓館、進餐館食堂等。
——個人和家庭:
1.正確認識體重。
個人和家庭要正確認識體重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超重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等科學知識以及飲食、運動、睡眠、心理狀態對健康體重的影響,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體重。
2.科學管理體重。
?家庭成員積極參與體重管理,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全家共同行動,將健康體重作為家庭生活新理念,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養為重點,倡導吃動平衡、“三減三健”等健康理念,推進家庭成員形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倡導家庭平衡膳食,掌握科學烹飪技巧,既注重口味也注重營養和健康。
?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定期測量體重、腰圍,并加強相互提示,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風險。
3.掌握體重管理技能。
?倡導家庭配備“一秤一尺一日歷”(體重秤、腰圍尺和體重管理日歷)。
?家庭成員掌握基本鍛煉技能,提升科學運動能力。
?加強嬰幼兒和兒童青少年體重管理。提倡嬰幼兒母乳喂養,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強化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體格生長監測、營養與喂養指導、運動(活動)指導,促進吃動平衡;強化父母是兒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培養兒童青少年形成動態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的健康習慣。
——社會和政府
1.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倡導。
?發布體重管理核心知識和體重管理技術指南、標準。鼓勵學會、行業協會開展體重管理科普宣教。
?發揮主流媒體傳播優勢,充分利用“兩庫一機制”,加強公眾平衡膳食、科學運動有關教育,倡導吃動平衡、“三減三健”等健康理念。
?結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愛國衛生月、全民營養周、體育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體重管理宣傳活動。
?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體重相關健康教育。
?推動體重管理科普宣教進家庭、進社區、進醫療衛生機構、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賓館、進餐館食堂等。
?針對孕產婦、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學生、職業人群、老年人和相關慢性病患者,開展體重管理科普宣教。
2.發揮專業技術優勢,規范體重管理服務模式。
?推動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掌握體重管理知識和技能,在疾病防控、臨床診療過程中提供飲食、運動等體重管理指導服務,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門診,整合相關專業資源,提供體重異常防治服務。
?進一步推廣體重管理中醫適宜技術,為各類人群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包括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等在內的中醫藥保健指導服務。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及時向簽約居民提供體重管理指導。
?倡導醫療衛生、營養、運動等專業人員深入社區、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場所,開展合理膳食、科學健身等體重管理技術指導和健康咨詢活動。
?加強體重管理重點人群分類指導,提高體重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準化水平。
3.積極營造良好的體重管理社會支持性環境。
?打造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環境,建立家庭健康服務陣地。加強健康單位建設,推進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建設。
?校園內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開展兒童青少年合理膳食、主動運動和心理干預等保健工作。
?進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場所數量和覆蓋范圍,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向公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形成濃厚的體重管理氛圍。
?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酒店等配置體重秤,有條件的配置室內外健身器械等。
?鼓勵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參與體重管理,充分發揮支持保障作用。
4.倡導健康消費新理念。
?充分利用體重管理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和研發體重管理新產品。
?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
?開展合理膳食宣傳等相關活動,提高消費者正確認讀食品營養標簽的能力。
?推動體育健康產業不斷創新,豐富科學鍛煉方法和器材,結合數字科技開展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評估。
?鼓勵研發推廣健康管理類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提高個人體重管理能力。
5.加強體重監測與效果評估。
?加強體重監測,及時掌握人群體重水平及相關影響因素變化,指導各地開展重點人群體重管理。
?持續高質量開展營養和慢性病相關監測,加強健康生活方式調查,開展體重管理效果評估。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
